其实不必为碎片化阅读而焦虑

发布时间:2025-08-19 03:17:13

其实不必为碎片化阅读而焦虑

其实不必为碎片化阅读而焦虑

其实不必为碎片化阅读而焦虑

其实不必为碎片化阅读而焦虑

其实不必为碎片化阅读而焦虑

好几次,我从不同朋友身上分别感到一种阅读的焦虑,“日常小事已经搓磨掉太多耐心,成家以后、下班以后,没有时间、精力和心情读书,只想瘫着刷手机,有时候会很焦虑,觉得灵气在渐渐消失,甚至讨厌自己”。那种心情大概是:并不讨厌文字,只是很疲倦,又觉得有什么在催自己多读书,因此更不想读。\n-\n我对“碎片化阅读”这个词一直有点存疑,在想它是否真那么一无是处。尤其是自媒体兴起之后,读书变成产业,有时隐隐感到当一个词变成不假思索的负面标签后,往往藏匿着利益。\n \n大量而系统地读书当然好,但无法达成之后,阅读好像就有高下之分,只有系统完整的阅读才是高尚的阅读,在手机上读到的东西就不值一提。对知识和思考的追求最后变成了对媒介的追求。对于我们这种高敏感低能量人来说,焦虑来源于知和行之间的心理扭力。所以对理想状态任何一点多余的描摹都会造成心理负担,最后干脆完全摆烂。\n-\n我更喜欢的词是“开卷有益”。这个词乐呵呵的,看起来就很轻松。打开书就有收获,所以快乐,而不是不看书就很焦虑。\n \n刚读研时和导师聊天,他说:读书不仅仅是精读,也有泛读、跳读、浏览,甚至在图书馆路过一排排书脊,也是阅读。如果说开卷有益的话,导师的话的意思是,甚至不必开卷也能有益。这段话也有点“先完成再完美”的意思(这句话真是我们完美主义拖延症患者的圣经…),直到现在还在缓解我的阅读焦虑。\n-\n另外一个问题是,所谓“碎片阅读”其实是相当主观的断言,每个人主线任务不一样,甲之无用碎片,乙之实用案例而已。因此比读书更重要的是思考自己的主线任务,拥有问题意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n \n更值得练习的是更广阔的阅读世界的能力,能把无论来自哪里的碎片信息整合转化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系统的本事。\n \n比如,以前刷小红书是我的消遣,可开始认真写笔记后,每天出现在主页的笔记里的叙事技巧和推流指向就变成学习素材。新鲜的知识和逻辑是流动的,在短视频、笔记、广告、游戏、文字之间互相转移,要有抓住它的本事。\n \n之前分享过《广义叙事学》,我一直在想,既然有广义叙事,为什么没有广义阅读。比起怎样读书来说,更重要的是“把世界作为一种文本来阅读”的思考方式吧。这样的话,知识的载体又何必只是书。\n \n如果无法改变阅读习惯,不如改变思维习惯,改变对“知识”的定义和知识获取途径的偏见,至少可以轻松一点。\n \n#读书 #读博日记 #碎片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