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给了我无尽的「绝对文学时刻」

发布时间:2025-01-21 07:58:30

福克纳给了我无尽的「绝对文学时刻」

福克纳给了我无尽的「绝对文学时刻」

福克纳给了我无尽的「绝对文学时刻」

福克纳给了我无尽的「绝对文学时刻」

福克纳给了我无尽的「绝对文学时刻」

福克纳给了我无尽的「绝对文学时刻」

福克纳给了我无尽的「绝对文学时刻」

福克纳给了我无尽的「绝对文学时刻」

对于我而言,阅读福克纳的时候会反复出现这样的「绝对文学时刻」。 在今年年初 二刷了《押沙龙,押沙龙!》,在今天又用四五个小时二刷了《喧哗与骚动》。福克纳是我心中的顶级叙事者。 福克纳的文学极在意“细节”,而那细节百分之三十由他写出,百分之七十由读者感受。 福克纳的细节并不是揪着某一个点述说大半个篇幅,而是一种颗粒感,点点颗粒就坠在平地上,略过也就过了,但是拾起才能发现里面有着被颗粒保护着的广阔。 比方班吉:说着班吉看到那些枯黄的、格格响着的花;说着班吉吃饭时热气痒酥酥地进入嘴里;说着班吉听见了黑夜的声音。可能读着,这些意境就被忽视了。但这些描写不能被熟视无睹般地被“合理化”。 班吉的一章混乱。是因为他所感受到的一切,应都是不合理的。班吉的时间和空间被杂糅成一团,他经历的事件都是一个个没有方向的点,每个点都有跑向任何一个其他点的可能,而不是如常人般单向前进着。 班吉在黏稠的时空里找寻树的香气。班吉爱不出一个具体的形象,他爱三样东西:那片(被卖了的)牧场;带有树的香气(虽然已远去)的姐姐凯蒂;散不尽也总能在梦里见到的火光。 班吉理解的世界,可能就像一个人在哭的时候,看到的是各种发散的失去形状的图像,认识到的班吉一直在吵闹,在哭泣,班吉可能就是在泪眼模糊中去认识这个世界。 而昆丁,他踩着自己的影子走在延宕的前面。昆丁就是才是属于文学世界里的人物。他不是冲着死亡而去,是“将死”这一行为追着他跑。 他像福克纳写下的许多人物一样:始终都是留在过去的人,从他的身上是能看到"痕迹"的:被集体历史所伤,早于时间就存在的历史厄运。所以不是一个新生,而像是破旧的桥,锈迹斑斑的钟。 在《押沙龙》里:“昆丁是和这传统一起长大的;光是那些人的名字就是可以互相换过来换过去而且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这些名字充塞了他的童年时代;他身体本身就是一座空荡荡的厅堂,回响着铿锵的战败者的名姓;他不是一个存在、一个独立体,而是一个实体。他是一座营房,里面挤满了倔强、怀旧的鬼魂。” 不论是哪篇小说,总会被镣铐在福克纳魔力无限的语言和岁月里。他可以用纯粹的语言,用尽词语可能的形式,用尽他对句子的气力和爱去牵连出每一段如水般柔腻并沉重的故事。 #我的私人书单 #文学 #阅读书单 #我会被文字打动 #书荒焦虑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