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给家长和教育者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5-10-03 20:22:46
《麦田里的守望者》给家长和教育者的启示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n在年少的霍尔顿的眼里,孩童的世界如同美丽的田园,而成人的世界就是那断崖下的深渊,每一个从儿童到成年的过程,就如同悬崖的跌落一般,这种感觉好像更多的是一种绝望。他对未来是迷惘的,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该走向何处。\n诚然,他是善良的,他爱自己的妹妹,当看到妹妹时,他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n但他的善良只是停止在理想的阶段。他在厌恶周围的人的同时,他也时常显得和其他人一样虚伪、吝啬、肤浅。这种变化,这种软弱,让霍尔顿感到不安,但他无能为力,能做到的只是焦躁和愤怒。\n所以我想,《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能够得到很多人的肯定,是因为他写出了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在面对现实时那种孤寂、彷徨、痛苦,这种曾有过的共同体验引发了人们的共鸣。\n可是这种共鸣,只是让人们的情绪找到了一个宣泄口,但并不能让人们做到自我拯救。\n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如何除掉旷野里的杂草,学生有回答“用手拔”“用镰刀割”“用火烧”等等。\n苏格拉底说:“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种上庄稼,让土地焕发了生机。\n想想苏格拉底对学生的做法,这也应该是我们教育者和家长的思维吧!我们带着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地去除“杂草”,但结果往往是杂草除不掉,春风吹又生,除草人却心力交瘁,疲惫不堪。\n我们永远也无法守望一个执着奔向悬崖的人。与其胆战心惊地严防死守,不如在孩子们的心中筑篱。让孩子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种形态,不是只有麦田,麦田之外会有新的风景,但也会有悬崖。孩子们可以远望悬崖,但要远离悬崖,甚至如果可能,他可以做一个开拓者,填平某些“悬崖”,开辟新的“麦田”。\n所以,从现在开始,希望我们教育者和家长不再仅仅是一个“麦田的守望者”,更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种庄稼的人”,让土地长满绿油油的“庄稼”,让每个人心中自有守望。\n \n读书感悟 #好书共读 #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