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发布时间:2025-09-28 05:10:01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巴黎读比较文学硕士时,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比较文学这个专业在巴黎老索邦(Université Sorbonne)有一门有意思的课叫La démographie des personnages,可以理解为小说人物的群体分布或构成。这节课是我的最爱,除了每次上课会坐在800多年前的古建筑里感受浓厚的历史感之外,就是因为这门课实在有趣。\n \n老师是一位温柔的老太太,她的研究领域是英法文学的比较分析,主要研究的作者是巴尔扎克和狄更斯,所以给到我们的所有可选择的研究文本都是英法两国的小说作品。她说话拖音很长,经常讲不完就快下课了,每到这时她就大呼救命,非常可爱。这是我上过的唯一一节所有人都能笑得出来的课。\n \n这门课教我们用网页版的统计工具统计小说中的人物数量、命名特点、出现频次、性别、职业、出生率、死亡率、死亡方式等等。统计时,可根据国别(英国和法国)、作家性别(男作家和女作家)、不同作家(如巴尔扎克和狄更斯)进行分类统计。每个人选择自己要研究哪些小说,然后用一学期的时间完成自己的研究报告。\n \n在这门课上,我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点。\n \n比如,1811-1821年间,英国出现了一次小说人物数量的Pic(巅峰期),这和拿破仑兵败滑铁卢、英国社会士气大涨相关。文学是一面能反映社会政治面貌的镜子。\n \n比如,小说中的enfants(孩子)我们简写为ENF,有一类孩子叫ENFn(les enfants naturels,字面看是自然的孩子)于是,有意大利同学提问:“什么是Les enfants naturels? ”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好问题!因为还有其他孩子是养在实验室里的。”大家哄堂大笑。其实是19世纪初的民法规定enfant naturel(自然的孩子)等于enfant illégitime(不合法的孩子),指的是非婚生子女。\n \n现实主义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包罗万象,不管是拿它来做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还是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它都能提供价值。\n \n转眼毕业5年,如果让我回头总结在巴黎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脑海中浮现的永远是那超过800年的石砖路和教室里凝视众人的法国先贤者的画像。真正的意义从来不在于我们研究过哪些文本、写过多少论文,而在于那时,时间被压缩成了某种沉默的同在,我能感受到一种延续:文学不是过去的遗产,而是仍在发生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