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认知觉醒》 破解焦虑
发布时间:2025-07-22 09:49:48
用《认知觉醒》 破解焦虑
#大大方方做自己
我们常常为生活和工作感到焦虑。
但读了《认知觉醒》,我发现焦虑的原因就两点:既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自从开始做读书博主,我看到有些博主,一天看1-2本书,一周看5-10本书,我羡慕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为自己无法做到而自卑。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通读了两遍《认知觉醒》,发现读书也是讲方法的。
书读的快与慢,与书籍类型、阅读目的、方法以及个人积累有关,从四个角度让大家了解读书:
1. “轻阅读”
能快速读完的书,本身就属于 “轻阅读”:
- 读通俗小说、短篇故事,情节流畅、语言直白,易读易懂,一天读1-2本很正常;
- 工具类畅销书(比如管理学书),观点集中,案例简单,无需全读,简读重点章节,几小时就能翻完;
- 如果是经典名著、学术专著、哲学类书籍(比如《百年孤独》),别说一天1本,一周能吃透1本都算厉害,这类书博主很少会“快速刷”。
2. “精读还是泛读”
博主读书很多时候是“带着任务读”:
- 有为写文案、做视频,只需要抓住书的核心观点、故事主线、亮点槽点,不需要逐字逐句精读。比如翻目录、看前言后记、跳读关键章节,快速提炼“能讲给粉丝听”的内容,这种“功利性阅读”速度自然快;
- 而普通人读书较偏向“沉浸式体验”或“深度学xi”,反复品味文字、思考细节,速度自然慢得多。
3. 有长期阅读xi惯
能快速读书的博主:
- 对文字的敏感度、信息抓取能力强,阅读时能立刻分辨出“观点”“案例”“废话”,并自动过滤;
- 如长期耕读的人,对同类书的框架、逻辑很熟悉,读新书就像“认熟人”,速度会比新手快很多。
4. 存在“水分”的阅读
不排除部分博主为了博眼球“注水”:
- 有些人可能只是翻了翻书的梗概、序言,看了别人的书评,就宣称“读完了”;
- 有的把“听书”“看浓缩解读视频”也算作“读书”,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读原书”,只能算是跃“读书”。
读了《认知觉醒》,明白了焦虑是天性,我们可以用反着来的方法:
1、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2、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3、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蕞重要的事情;
4、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5、直面核心,狠狠比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所以,不用太纠结“速度”——读书的意义从来不是“读了多少本”,而是“从书里得到了什么”?
与其追求速度,不如根据目的选书,该精读的沉下心啃,想放松的就随意翻,反而更有收获~
#读书博主